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回應「大學生警告民進黨黨團」

回應「大學生警告民進黨黨團」

當個人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時,就是在涉入眾人之事,也就是政治了。
政治所立下的典章制度,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人民不理政治,把無感無知當做淡定和智慧,政客就放心的上下其手,留下爛制度和決策,讓人民深受其害。
既然政治是如此的重要,為何大家在談論公共議題之前都要說與政治(或政黨)無關呢?
審視自己對政治及政黨的噁感,其來有自。我被想要長期掌握權力的一幫人教育,用打壓和污名化政治的方式,有形或無形的讓我因此遠離政治,這就是國民黨長期執政所要達到的效果---讓一般人民對談論公共議題反感,對政治冷漠,再輔以盤根錯節的小惠,那麼民眾就不會在意識上團結選舉對的人或對的政黨來代議政治,留下可長可久的制度。
回到核四這個議題上來:
台灣長久以來就只有一個政黨執意興建核四,現在也只有那個完全執政的政黨有權力停止興建,不用經過公投。
也有一個政黨,在全國人民感受到福島核災之前,就把非核家園列入黨綱裏頭,後來有幸少數執政,在政治艱難的情況下,把對台灣人民安全的信仰實現,宣佈停建,引起當時在野(卻是國會多數)的政黨往後對其施政的全面杯葛。
如果我們真的要反核四成功,為什麼切割政黨?再說一次:從前以後要蓋核四的就是國民黨,從前以至現在要反核四的就是民進黨。既然是政策上的藍綠攻防,何來低俗和高尚之分?
一次又一次的公民運動,目的就是要影響政治、政策,政黨和公民運動互為利用,其目標就是要建立制度,過程就是程序內容開放、公開。
遊行的激情之後,敬請對社會還有期望的各界人士,不要關在自己的政治象牙塔裏,要去和人談談、去發傳單、去選民服務處、去看議會問政,甚至幫反核的人助選,或是對擁核的人反助選。
政治,深深影響您我及下一代的生存及生活,我們真的不應該再冷漠放任了!如果我們吝於教育政黨、回饋政黨,那我們憑什麼享受清明的政黨政治,創造一個有遠見、會照顧國民的政府呢?
(作者為外商半導體設備工程師)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聚合每人心中的小燈,足以照亮…


南心讀書會


如果您懶得看全文,重點就是二審認為國賠須另外訴訟 ,也就是再一次同樣的審理傷害,同時用冗長訴訟及龐大費用打擊在一審中確定的四位被害人及其家屬們。
台中市政府更絕,對教師的"「執行公-權力」構成要件,法律見解不一,家長向市府聲請國賠遭駁回",請問大家,公立學校的教師有沒有公務員福利啊,是廣義的公務­員嗎?
教師的雇用人和管理人又是誰呢? 花蓮縣玉里鎮中城國小紫藥水事件國賠剛成立… 台中市政府一開始就拒絕處理申訴,直到人本基金會開記者會。
面對不重視人權的公部門,人民更應該團結,在新竹隨意殺人的5惡少,您能說和教育沒關係嗎? 詪我們停止冷漠與嘆息,袖子捲起,量力而為吧!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2009.06.03


孩子別怕,我們保護你


*一人一百支持台中市上*國小教師性侵案司法訴訟*


今年1月14日台中地方法院判決台中市上*國小應為該校教師性侵害學生案件國家賠償新台幣20,021,200
元,是司法史上首件教師性侵害學生國家賠償勝訴案例。但是該案卻在5月5日遭台中高等法院認定起訴程序不合法,判決學校勝訴,一審判決廢棄,二審訴訟費用(約2­9
萬元)由原告家庭負擔。由於本案司法訴訟對於防治校園性侵害具有重大意義,為了本案能繼續司法訴訟,也讓未來遭遇不幸的孩子同樣能享有便捷訴求國家賠償的管道,­本會協助家長召開記者會,說明案情經過與需要協助的理由。公開呼籲社會大眾一人一百支持受害家庭,保護我們最親愛的孩子。


*不堪回想的慘痛遭遇*


台中市上*國小教師性侵害案發生於2007
年,任教該校三年多的謝姓教師經常用性教育的名義,單獨帶孩子到教具室,要求孩子把衣服脫光,讓老師檢查身體,擠出體內的髒東西,同時拍照作記錄。然後騙孩子這­是每個人的隱私,不要跟家長講。剛開始孩子信以為真,讓老師為所欲為,甚至有人每天手淫三次,因為老師說這對身心有益。謝師從五下開始犯罪,等到六上家長發現犯­行,學生已經被魔爪蹂躪八個多月(刑事一審認定
4位被害人共受害34次)。謝師的侵害行為對這些未滿十二歲孩子真是最不堪回想的慘痛遭遇。


*可惡校長造成二度傷害*


發現孩子受害是一位媽媽無意間聽到四個孩子在討論要如何錄音蒐證老師做的壞事,追問之下才知道前述犯行。當天下午(2007.10.17
)媽媽馬上就帶孩子們(有二位是被害人)向校長投訴。校長雖然保證會依法處理,卻沒有做性侵害通報,反而要謝師立即請假,並申請轉調其他學校。謝師請假後,校長­就欺騙申訴家長,案件已進入法律程序,為了不讓孩子二度傷害,要求家長不要洩露案情,全權委託校長處理。


校長向謝師問得相關犯行,掌握了全盤狀況,卻未依法處理,不但隱匿實情,還要謝師將所拍猥褻照片銷毀。謝師供認的被害人中,有一位學童的家長還不知情,但該名學­童的父母親與學校有相當淵源,因此校長主動請該名學童的父母親到校長室說明,強調他的小孩受害情節比較輕微,謊稱另外二個受害更嚴重的學童家庭願意給謝師一個機­會,懇請家長高抬貴手放過謝師。由於校長把謝師的父親也找來,在老父親聲淚聚下的情況下,家長同意在老師簽署悔過書後息事寧人。沒想到,二個多月後(
2007.12.21
)他的孩子邊作夢邊說:「老師不要拍我,老師不要拍我。」被家長聽到,問了孩子才知道老師經常要他脫光衣服拍照,還要逼看性侵照片。家長馬上就打電話給校長,沒­想到校長回答說,不用擔心,她已經要老師把照片都刪掉了。家長聽了很驚訝,接著問說老師拍照的事為什麼沒跟我們講?校長說,她以為老師沒有拍他小孩的照片,所以­才沒有說。至此家長才警覺有問題,就主動聯絡另外二個受害家庭,三個家庭匯整資訊後,才揭穿校長的騙局,並決定自行提告。


台中市上*國小違法事件表列(依起訴書與台中市調查報告整理)


1.


隱暪2007.10.17學生申訴內容,未依法於24小時內進行通報。


2.


隱瞞其他申訴家長,私下安排教師簽署悔過書給特定家長。


3.


民眾爆料經記者詢問後,學校才以透過媒體得知為由,以性騷擾案通報。


4.


對性平會外聘委員隱瞞教師的悔過書和實際情況。


5.


欺騙性平會外聘委員說家長不願出席陳述,等到性平會調查結束後,再欺騙家長簽署放棄調查陳述同意書。


6.


事後偽造4次性平會臨時會議記錄,應付台中市教育局的檢查。


7.


到現在為止,都未將性平會調查報告交付申請人及法定代理人。


8.


家長申復後,未召開性平會處理申復。


9.


未對學生進行輔導,轉介心理醫療法律等資源。


註:對於校長的違法失職的行為,經本會檢具事證告發後,台中地檢署已於


2009年5月8日對校長提出偽造文書罪之公訴。


*枉顧學生權益的台中市政府官員*


由於校長的刻意欺騙的言行,讓家長研判應該還有更多學生受害,所以校長才要冒險吃案,以免事態擴大。因此,三個家庭一起向台中市教育局檢舉,希望主管機關介入找­出其他受害學生予以幫助。沒想到家長前後寫了一百多封信到市長信箱,全部石沈大海未獲回應,最後家長不得已找上人本基金會協助。人本基金會先於
2008年4月10
日發函給台中市政府,先後拜會教育局副局長、台中市副市長陳情。但台中市政府官員對可能另有學童受害無動於衷,以校長保證只有三名學童受害為由,拒絕介入本案。­幸好在學校家長會和教師會的協助下,人本基金會
2008年5月5
日在校內召開公開說明會。會後,陸續發現十餘名曾被謝師性侵害、性騷擾的學童,並協助一名情節嚴重者向法院提出追加告訴。(累計共有四位被害人提告)


*每一次開庭都像重新剝開已經癒合的傷口*


經過無數的波折,漫長的審判,2008年8月28日刑事一審判決被告有期徒刑164年(定執行刑20
年,目前被告上訴二審中)。為了減少後續訴訟出庭的次數,家長特別選擇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中,一併提出國家賠償請求。


因為每一次開庭對孩子和家長而言,都像重新剝開已經癒合的傷口。每次去開庭的家長或孩子,都是哭著開庭。也不止他們哭,連法警、書記官、甚至是法官,都經常偷偷­拭淚。


*台中市政府反對能夠減少開庭的選擇*


但是台中市政府無情地反對這個能夠減少開庭次數的選擇,理由是
這會妨害政府機關單獨應訴的權利,此外台中市法制處長林月棗表示:「國賠要件必須是行為人在執行公權力,涉案教師行為屬於個人行為,是否符合國家賠償法「執行公­權力」構成要件,法律見解不一,家長向市府聲請國賠遭駁回,因為國賠經費都是納稅人的錢,不能隨便支付。(中國時報,
2009.05.06)」


刑事程序


法律程序


出庭次數


被告


訴訟費用


1.


刑事偵察


3次


謝師





2.


刑事一審


5次


謝師





3.


刑事二審


目前4次


謝師





4.


刑事三審


法律審


謝師








一般刑事附民(只對加害人求償)


法律程序


出庭次數


被告


訴訟費用


1.


附民一審


4次


謝師





2.


附民二審


目前3次


謝師


約29萬


3.


附民三審


法律審


謝師


約29萬


法律程序


出庭次數


被告


訴訟費用


4.


附民一審


4次


謝師


學校





5.


附民二審


目前3次


謝師


學校


約29萬


6.


附民三審


法律審


謝師


學校


約29萬





國賠程序(對學校求償)


法律程序


出庭次數


被告


訴訟費用


1.


國賠協議


*1**次*


學校





2.


國賠一審


*至少4次*


學校


*約22萬*


3.


國賠二審


*至少4次*


學校


*約29萬*


4.


國賠三審


法律審


學校


*約29萬*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一併審理國家賠償的好處,是法官可以依據刑案的訴訟資料審理,不必再次傳喚性侵害的被害人到庭重覆陳述,所以可以減少出庭次數;而且被害人­還可以免繳一審的訴訟費用。如果不這樣作,家長就必需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告謝師,同時以國家賠償告學校,但因為他們之間有連帶責任,所以等於一是筆賠償金額,要­提二件訴訟才可以得到確保。上表就是說明其中的差異,總而言之之
,另提國賠將會至少*增加9次開庭,以及80萬的訴訟費*。


* *


*上訴三審,終止多頭馬車的訴訟程序*


其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可否提出國家賠償,刑事訴訟法並無明文禁止,條文是概括規定告訴人得對依民法與民法之特別法負賠償責任之人,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目­前,本案一審法官認為國家賠償法是民法的特別法,但二審合議庭卻作相反的認定。法院對這個問題的見解並未統一。〈台中高等法院曾有合議庭認為刑事附帶民事程序可­以審理國家賠償-
91年上國字第7號判決。)


對於二審合議庭的判決,我們無法接受,因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結果,舉例說明,如果學生就讀的是私立學校,一旦發生教師性侵害學生的案件,老師被起訴後,被害­人可以依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將被害人與私立學校列為共同被告,請求僱佣人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但如果學生就讀的是公立學校,被害人就不能把公立學校列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共同被告,而是要另外提出國賠訴訟,才能向公立學校追究責任。


這種多頭馬車的訴訟程序,不但拖磨家長也折騰孩子,若非有相當意志與經濟能力,多半被害家庭會寧願放棄求償權,也不要請求國家賠償。


本案一審判決國家賠償成立,以及法官准許利用刑事附民程序的進步見解,曾經鼓舞了許多被害人勇敢站出來,進而推動社會重視校園性侵害的問題;然而黎明未至,尋求­正義的道路仍昏暗不明,我們懇請社會大眾支持本案上訴三審,讓本案受害的孩子,以及所有公立學校的孩子及家庭,在碰到同樣問題時,能少出幾次庭,少負擔一些訴訟­費用。我們要對最高法院訴求一個讓被害人能敢於求助、爭取應有權益的合理程序,敬請大家一人一百,支持本案後續的司法訴訟。


孩子別怕,我們保護你


捐款帳號:(郵政劃撥)22195367


(*捐款請註明支持「孩子別怕,我們保護你」專案。此捐款專用於本案司法訴訟費用,判決確定後如有剩餘將用於被害學童身心復健與本案之記錄宣傳。)


新聞聯絡人: 人本中部辦公室主任 張碧華


--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美國中學兩個討論死刑的教案

【世界之窗】


美國中學
兩個討論死刑的教案





◎盧玲穎


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即使在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內部還是許多爭議。因為這樣,歐美的中學公民課和大學的法律系,至今仍持續設計各種和死刑爭議相關的課程,期待透過提供學生資訊、引導學生正反思考,讓學生擁有面對與參與爭議議題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研發的中學課程。


這是個包含好幾個主題的課程,所謂「主題」,並不完全繞著死刑議題跑,也包含課程中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舉例來說,課程中有一個的主題是:「辯論和批判寫作」。光這個主題,他們就設計了每天五十分鐘、共十天的教案。教師可以按照步驟上滿十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其中適當的小單元。

這個主題中,有幾個值得參考的教學手法。

例如課程的開場:提問與介紹背景。一上課,老師就先請學生在筆記本的上方先寫下兩個問題與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問題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看法?第二個則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疑問?接著,請孩子談一談剛剛寫在筆記本上的東西,藉由這個過程,老師一面向孩子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課程,包括認識死刑的演變、瞭解具體的法庭案件,以探索死刑的爭議。

同時,教師會從學生對第二個問題的回應中,整理出幾個主題,例如「正義」「公平」「人性」「處罰的目的」等等,並向學生說明,這幾個主題其實都不像表面上所說的簡單,課程接下來會鼓勵大家深入討論。

密西根大學的設計,是希望透過「學生提問」「教師整理」這兩個步驟,讓學生一開始就感覺到,死刑是個充滿灰色地帶、並且應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議題。

而這個主題的另一個教學要點,是帶學生從歷史中整理和學習。

這個部分的課堂操作,是將學生分為小組,鼓勵學生連上教師推薦的網站,以及閱讀教師帶來的文獻資料,整理出「死刑演變」的過程。

就在每個小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脈絡表之後,老師會請學生們談談,每一次的「演變」,無論是法律條文或是執行死刑方式的改變,都是因為什麼原因所造成?是因為界定「殘忍行為」的定義改變了嗎?是因為發現「死刑對於減低犯罪沒有好處」嗎?還是有更深入的道德議題在背後?

這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協助學生瞭解結構與行動的關係。畢竟,人類社會及社會制度的改變並非憑空而來,課程設計中也提到,人們對於死刑的看法的改變,和世界的發展息息相關。例如工業革命後的社會情勢、就和封建社會不同;科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宗教觀念。這些轉變,都影響了人們對於「懲罰」以及對於「死刑」的看法。因此,唯有回顧重要的歷史發展,學生才有機會脫離抽象及泛道德的思考,這也是這個教案的重要教學步驟。

另外,為了讓孩子能夠透過議題練習寫作,這套課程的倒數第二個小單元,就是讓孩子寫出一篇有頭有尾的文字,其中包括自己對死刑的態度、支持己身態度原因和數據。

不過,課程並不只停留在這邊,在最後,課程還鼓勵老師留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回去思考。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認識這個死刑犯,你會改變對死刑的看法嗎?第二個問題是,被定罪的死刑犯,有多少可能是無辜的?以及最後一個問題,即使立法,我們能夠完全確保未來所有的死刑都經過一個合理、公正的審判和執行程序嗎?這些問題,碰觸到了道德、司法、警察系統等等議題中最複雜的狀況,課程的設計,是希望學生在獲得了許多基本資訊後,再深入探討這些更具體、實際的爭議議題。


* * *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律系製作的中學教案。

這一個教案,將討論死刑的範圍擴大,改問了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為什麼人們懲罰他人?」這個課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學生從各種經驗去探討懲罰的正、反效果,以及法律懲罰系統的成效。另一個,就是讓學生針對死刑的存廢進行討論。

此教案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協助學生深入思考「懲罰」的目的。究竟,人們懲罰他人,是為了報復?為了威嚇?為了讓犯罪者沒辦法再犯罪?還是為了協助改變?以及,這些懲罰,是為了犯錯的人而設計,還是為了其他認為「應該要懲罰他人」的人而設計?
教師會先讓學生欣賞一部描述監獄生活的電影【刺激一九九五】,再提出電影中的對話和電影中受刑人的觀點,供學生討論上面的幾個話題。之後,才讓學生站在討論過「懲罰」的基礎上,進行死刑存廢的辯論。

其實,「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和人類對於「懲罰」的態度無法切割。而且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學術研究探討懲罰和死刑的效果。例如,就有研究指出,學校裡的懲罰容易令人畏縮,而更難做出正確的事情;也有研究指出,執行死刑的國家犯罪率並不會減少;另外,世界各國,即使在辦案科技不斷進步以後,仍然常常出現錯誤的死刑判決。而這些證據,都讓這個議題的內涵更加複雜,也更考驗著教育者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取材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科技研究室研發的「死刑教案」網站,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律系網站中的「為什麼人類懲罰他人?」教案。
*關於台灣的死刑廢止運動,請參考人本教育札記二○○七年十二月號特別企畫—〈廢除死刑:全世界動起來!〉
*關於世界人權的概況,請參考人本教育札記二○○八年十二月號特別企畫—〈世界人權宣言六十週年:走向國際.活出人權〉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236期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為何反對動物園?

三重青少年基地:生命教育教案 為何反對動物園? @ 江思妤
去年秋天,中國的貓態確定要在年底送到台灣的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對於要不要接受貓態,我們的社會一直有不同的聲音,就保育的立場,有贊成也有反對,就國家意識與外交,也有完全相反的主張。 這件看似單純實又複雜的事,基地的孩子們在閒聊時,也出現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說貓態好可愛,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也有人說,貓態被這樣送來送去,真可憐。雖然孩子們只是單純的說出自己的感覺,但我們相信,好可愛與真可憐,這樣南轅北轍天差地北的感受,都是人們內心裡真實的情感,而,這個矛盾的情感,需要一個看待的方法,讓人可以跳脫自己的感受,對事情有全面性的思考。



動物園,幾乎是每個人兒童時期的遊樂園,去動物園看動物,更是許多人小時候的重要娛樂活動,因此,很少人注意到動物在動物園裡實際生活的狀況,對於動物園的存在,大家也認為應該是自古有之,理所當然!   於是,我們決定,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在週六開伙時,進行有關人與動物以及動物園的開講,並且,實際到動物園進行特別課。 第一週:彙整疑問   第一週開講,由思慧主持,延續這個正熱門的話題,問孩子們贊不贊成貓熊來台灣?思慧才問完,孩子們就七嘴八舌的發表起來,有人說貓態很可愛;有人問,貓態來台灣要不要花錢?有人說,要是我,我才不喜歡被送來送去;也有人說,無尾態都來了,為什麼貓態不要來?對時局比較關心的孩子說,這個跟政治有關;還有人說,我們要保護瀕臨絕種的動物 ……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看孩子們討論的那麼熱烈,我們就負責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像是,貓態來台灣要不要花錢?養二隻貓態一年需要花多錢?什麼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除了貓態外,台灣還有哪些瀕臨絕種的動物 …… 有意思的是,我們提供越多資訊,孩子們的問題就越多,對於這個即將來台灣的中國特有瀕臨絕種的動物,孩子們有許多的好奇與疑問。一方面因為時間有限,另一方面,許多議題,需要更深入的討論,我們就先整合孩子們的問題與主張,並且請大家有空時也找人談一談,這次開講就在孩子們各式各樣的想法裡結束。 第二週:介紹動物實驗   第二週的開講時間,柏陵把議題拉遠,講幾個動物實驗的故事。柏陵問孩子,用在人身上的東西,怎麼知道不會傷害人的身體?孩子們很快就發現,因為做過實驗,但不能拿人來實驗啊?孩子們說,用動物實驗!(這時,那些說小動物很可愛的孩子,也露出非常理所當然的表情)於是,我們直接說,化妝品公司很喜歡用小白兔測試化妝品保養品與清潔用品,請孩子們猜為什麼?孩子們當然猜不到,接下來,我們仔細的敘述小白兔眼睛不會分泌淚液 , 不會稀釋化學物品 , 所以 , 實驗室把要測試的化妝品,直接點在小白兔的眼睛裡,就可以清楚看到化妝品的刺激性。孩子們很快就發現問題,有人說,小白兔不會乖乖被點東西吧,於是,我們又敘述了實驗裝備,如何固定住小白兔的頭,如何強迫小白兔張開眼睛 …… 孩子們聽到後來,面色都非常凝重,忍不住問我們,所有的化妝品、清潔用品(沐浴乳洗髮精等)都是這樣嗎?我們趕快補充,有一些化妝品公司,就以不做動物實驗為產品特色,同時,我們也把網路上找到,有動物實驗以及沒有動物實驗的廠商,唸給孩子們聽,這次開講,就在孩子們急切的詢問自己使用的清潔用品有沒有用動物進行實驗的詢問聲中結束。 . 第三週:動物園,也曾展示過人 …   第三週,我跟孩子們談了動物園的歷史:自古以來,動物園 都是 君王們用來彰顯自己的財富,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才?生第一個對人民開放的動物園。動物園裡除了動物外,還曾經展覽過人,在紐約的動物園以及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都曾經把人放在籠子裡,紐約動物園把非洲矮人放在猿猴與黑猩猩之間,以說明人是由猴子演變過來的,而巴黎世界博覽會時,把整個肯亞的部落搬到動物園裡,展示部落的生活。孩子們聽到動物園裡曾經展示過人,驚訝的程度不下於知道小白兔的動物實驗。有孩子很快說,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取消所有的動物園,那這些在動物園的動物怎麼辦?   關於人可不可以收藏、展示其它的生命/動物,這個複雜而深刻的議題,我決定先留給孩子們自己去消化與選擇。   但,已經有人開始試著回應這個問題了,所以我就補充,動物保護團體對現代動物園的主張──負圈養(越養越少)、收容受傷的野生動物、成為野生動物的中介或庇護所。   另外,也跟孩子們介紹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的作法:愛丁堡動物園裡只有一隻大象,是石頭雕的,在石雕象前有一個說明文:「大象是智慧很高的社群動物。在野外,母象跟下一代緊密生 活在一起,小公象在成熟期會離開母群,成年公象會在母象發情時,和象群結伴為伍。愛丁堡動物園根本不可能提供那樣的環境條件,因此我們決定不圈養大象。」 第四週:孩子一面倒的反對動物園   第四週,就是論壇了,經過三個星期開講的洗禮,孩子們一個個義正嚴詞,一面倒的反對動物園,我們也就認真提出贊成動物園的人的主張,和孩子們就保育、教育等議題針鋒相對。我們說,很多動物在野外沒有辦法生存,只有靠動物園才能復育;孩子們說,那你養活了就該放回去。我們說,大自然被破壞,動物沒有生存的空間,在動物園裡,才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孩子們說,那應該同時去做大自然的復育的工作。我們說,現在人都活動水泥牆裡,只能從電視認識動物,去動物園,他才可以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孩子們說,本來一輩都看不到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看到?我們也只能從電視上看到明星啊,可以叫明星給我們摸摸看嗎?我們說,很多極地動物環境受到人為破壞,認識極地動物,人們才會想保育他們;孩子們說:既然可以在動物園裡養北極態,那又何必保護北極呢?你不放動物回家,保育他們的家又有什麼意義 ……   以前,都是我們用盡各種方法,來捍衛我們所以為的、好的價值,像是,人不可以打人。這是第一次,孩子們那麼認真的,捍衛他們所發現的價值──人不可以以一己之私,佔有另一個動物/生命。我們越認真和孩子們對立,就越覺得孩子們高貴。   但高貴的情操,也可能只是短暫的激情。於是,我們決定帶孩子們實際走一遍動物園,瞭解動物園實際的運作以及動物園裡動物生活的真實樣貌。 親身走訪動物園   我們利用動物社會研究會所研發的 《 動物福利評鑑手冊 》, 讓孩子們在參觀動物園的同時,進行評鑑。評鑑的項目簡單來說,就是觀察動物的外表有沒有受傷,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行為以及,動物園提供的環境和標示上所說的,動物的習性與需要一不一致。 . 下面,孩子們和大人的記錄。   有一隻大犀牛,跟大象差不多一樣大的犀牛,自己一個人,住在一個大小約 十坪 的空間,沒有水,身邊有他自己的糞便,他一直站著,不會移動,偶爾把腳提起來。 金剛,兩隻,其中一隻坐著,沒多久就嘆氣一次,很明顯的嘆氣,就只是坐著嘆氣 ....   棕熊,超大一隻,躲在最裡面的洞裡,來回的走動,不斷的走動,中間有探頭出來一下下,又立刻回去來回走動,這跟在動物頻道看到的棕熊差太多了,牌子上說棕熊會抓鮪魚,動物園卻給棕熊一個池錦鯉,不知道棕熊吃不吃錦鯉?   公獅、母獅、小獅子,各自坐在一方,空間大約 二十坪 大,我們覺得獅子看起來好可憐,眼睛看起來都是下垂的;身旁的爸爸媽媽卻興奮的叫自己的小孩來看動物,小孩問說:獅子怎麼都不動,所有的爸媽,一致性的回答:因為他們吃飽了在休息阿!   有一隻食蟹?在兩個定點來回快速的走動,旁邊遊客小孩說:媽媽,他怎麼一直這樣走來走去,他是不是瘋了。遊客媽媽說:不是啦,他是因為貼心,想要走來走去給大家看阿! ( 真是一大謊言阿! )   有一隻馬來熊一直在類似們的地方來回走動,越走越快。 ( 關心一下,好嗎? )   高度太低,印度大犀鳥不能飛   有點優養化的水池,黑天鵝能游泳嗎? ( 動物也需要乾淨,好嗎? )   猴子擅長爬樹,須要爬樹,而樹卻用鐵網圍住   牌子上明明寫著不是鴕鳥,遊客的爸爸卻說:你看那隻鴕鳥好肥 ( 沒人告訴孩子那不是鴕鳥嗎? )   獅子看起來很無奈,金剛在嘆氣,灰狼看不到,企鵝直立站著,棕熊非常無聊   在馬來貘這區同時也養了天鵝和兩隻長臂猿,就看到一大家子中 不知道是誰丟出麵包吐司之類的給長臂猿搶食,一邊還開心的大笑,我前方正在拍照的一對遊客,甲 :" 這裡不是不能餵食嗎 ?" 乙 :" 你別管這麼多 !" 這時珮筠已經一個箭步衝上去,對那家庭說 :" 請你們別丟東西給猴子吃好嗎 ?" 那家庭後來也嬉笑的離開
   猿猴以及花豹的展示區後面,還有大鐵籠,裡頭也有同樣的動物,但是,是被關在大籠子裡的,猜想它們是輪流被放出來給遊客看, " 給遊客看 " 好像是叫動物去上班一樣 ...
   我們去到約傍晚四點半左右,幾乎後來看到的動物,都會在工作人員進出的門口踱步徘徊不停 在等待食物的樣子,尤其是馬來熊和亞洲虎以及亞洲象最明顯,在動物園的動物已經習慣人類的圈養了,而喪失主動覓食能力 ...   每到一個區,孩子就會先去看動物的介紹,然後檢視環境與動物的習性符不符合牌子,上頭說的,像是孟加拉虎擅長游泳、跳水,結果小孩看到一小攤水池,就說,怎麼游阿!更不用說跳水!   有個小孩在長臂猿區看了一下子,就說:長臂猿不是很會在樹上盪來盪去嗎?這些樹他要怎麼盪? ( 現場大約有四棵矮矮的假樹,攀著一些繩子當樹藤 ) 這時,有隻長臂猿坐在高高的岩石上望著遠方發呆,有另外一隻像是應觀眾要求般,在哪四棵樹間卡卡的盪了一下,每盪一次,就轉頭看觀眾們的反應,感覺真的很像在表演。   還有孩子很認真的算了一分鐘,然後轉頭對我們說:牠已經這樣一分鐘了,記下來。   看到那些來回行走的動物,很焦慮的樣子,小孩都受不了,不是很生氣就是沒有辦法再看下去   孩子們此起彼落的喊著:好可憐喔!跟周圍此起彼落的 " 好可愛啊! " 相較,真是有夠格格不入。   雖然有分溫帶動物區、熱帶非洲沙漠區等等 但實際走進去也感受不太出來 有溫帶或是熱帶的感覺,不只是在外觀,或是園區的佈置,溫度也感受不太出來
   我們這組後來也看到蒙古野馬,牌子上寫者 全世界剩下的蒙古野馬已經很少 中國和蒙古都已經立法保育,也寫者某個動物園(好像是捷克)成功的人工複育繁殖,讓蒙古野馬可以回到在蒙古草原裡奔馳,小孩就問我們說,那為什麼這些野馬不讓他們回去, 如果也成功的繁殖了,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去奔馳?
   像看到好多猴子 的屁股 不知道是受傷潰爛 還是自然現象,也很多小孩和家長發現 大家也都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說小孩愛動物園,那真的大人也影響很多, 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尤其小小孩(幼稚園或是低年級那種),根本也沒認識幾個動物,每到一個展場都是大人比小孩興奮,小孩沒吵著要看,大人也一定會硬是抱他去看,甚至有小孩還蠻怕動物的 我看到好幾個小孩被動物嚇到(可能他們被嚇到的同時也嚇到了動物),倒是大人會在一旁不停的說,你看,這羚羊很漂亮阿   小時候,動物園就在兒童樂園旁邊,去動物園就是要去兒童樂園,動物園也是玩樂的一部分。現在,動物園雖然沒有在兒童樂園旁了,設施看起來好像有比較好,比較有設計過的感覺,但依然是充滿了遊樂的氣息,熱鬧的活動,氣球、麥當勞、熱狗、爆米花 ( 我一出捷運看到動物園,就突然有種應該要吃爆米花的感覺。 )   一趟動物園之旅下來,覺得我們這一群跟其他遊客真是格格不入阿   台北市最大的謊言,就是動物園阿!! 那一天從動物園回來,孩子們一個個累癱的樣子 , 我猜 , 並不因為舟車勞頓 , 而是因為 , 去看那麼多動物受苦 , 任誰都會受不了!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善良需要GDP?

台灣民眾的善良需要GDP嗎? 2009/01/15 14:08:07
【作者:王冉】
今年新年我是在臺北度過的。短短四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既不是臺灣的小吃(看著不錯但油有點大)也不是誠品書店(環境不錯但書有點少),而是那裏民眾的素質和淳樸的民風。
隨便舉幾個例子:
1. 12月31號晚上我在一個叫平溪的小鎮。按照當地的風俗,每年新年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遊客來到這裏放天燈。那天正好有一個電影劇組要在那裏捕捉一些遊客放天燈的鏡頭。於是,現場導演就請從四面八方趕來放天燈的遊客儘量配合。這些遊客都不是群眾演員,他們大老遠趕過來僅僅是為了和心愛的人或者好朋友們一起跨年。但是,在得知劇組的請求後,他們沒有任何怨言,都非常配合地聽從著現場導演的統一調動。


2. 根據這個劇組的朋友介紹,他們在另外一個小鎮拍戲曾經租用過一個當地老伯的房子。後來劇組拍完那組鏡頭移師到下一個地方,這位老伯還會燒好菜和湯專門送過來讓劇組品嘗。


3. 劇組的一些臺灣工作人員在拍攝現場看到小貓小狗,他們會自己掏錢買罐頭喂給動物們吃。


4. 臺北的計程車司機無論遠近,從不抱怨,更不會有意繞路。無論是問他們問題還是簡單地付錢找錢,他們都彬彬有禮。提起101大廈的新年焰火秀,他們都充滿自豪感,並且會主動告訴你根據風向從哪個角度看會比較清楚。
5. 我在臺北,從來沒有看到當地居民排隊夾塞、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電影院裏接聽手機的現象,更不用說當街吵架和隨地吐痰。
用一個被我們用濫了的詞來形容,我覺得總體來說臺北民眾的“素質”比內地的同胞要高一些。我的一個朋友有一種更加極端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大和以偏概全的成分—“你接觸完這裏的人再回到內地走一圈,你會覺得內地到處都是‘刁民’。甭說給你送湯了,到了有些地方能不先把你車胎紮了再訛你一把就已經算謝天謝地!”
無獨有偶,回到北京後我看到一個新年剛剛去了九寨溝的朋友寫的一篇博。經過這位朋友的允許,我把它原封不動地轉抄過來,甚至連格式都沒有動:


九寨天堂被惡魔掌管,去不得
不要相信有什麼自願參加的付費節目
不要相信買東西會假一賠十
不要相信4A級旅遊景點就投訴有門
GOOGLE了一下,通過旅行社去的都和我們有同樣的遭遇
呼籲一下吧,上當的人總是前赴後繼


一上車,還未到景點,導遊小周就開始收取第二天的文藝晚會和參觀藏民家的費用
280加180打完折共400元一人,給不足錢立刻翻臉
“你們接下來的3天裏,所有吃、住、行可都歸我小周負責,你們自己看著辦”
我不想把話說得很難聽,出來玩就是圖開心,想開心就是要花錢!”
“牟尼溝給你們一小時時間,好好考慮考慮吧!”
此刻,所有不是立刻交錢的同行人都遭到了冷面相對和惡毒的詛咒
“遲到的最好被困在裏面地震震死他們!遲到一秒都自己打車回去!”
我內心汗顏,慶倖自己坐前排所以老老實實最早交了錢並准點上了車
小周對我們幾個很好,但笑容怎麼看怎麼寒


3條溝只花一天的時間實在有些匆忙,不得不走馬觀花
藏民家還未盡興就被拉去看文藝晚會
一排正中的位置對號入座,哪知是重票,亂
這給了原本就對此沒興趣的我們一個完美的退票機會
元旦那天,心想事成


此行購物點有3處,水晶,藥材,犛牛肉
高原水晶本是我們感興趣的東西
但做工實在不敢恭維
人家假的做得和真的一樣,他們是真的做得和假的一樣
又或者這些根本就是假的
全團消費300元,導遊臉上掛不住了
“真為你們感到丟人!才買了這麼點東西……”
我叫一個納悶,為我們感到丟人?他怎麼想的?告訴我~


藏藥,很有吸引力的神秘植物
小周再接再厲:“我今天吃飯還是喝粥就看你們了”
(這倒是大實話一句)
可誰知裏頭庸醫坐鎮看誰都有病,免費醫天價治
朱朱帶回的川貝現鑒定為不明物質
為什麼人要那麼泯滅良心呢?
不是說假一罰十嗎?不是說國家旅遊局監督銷售的嗎?
你用人格擔保?你根本沒有人格怎麼擔保?面對你們的信仰,你們的神山,不怕天塹嗎?


犛牛肉免費吃?!
價格高過百元一斤的犛牛肉試吃是一個味道,買入的又是另一個味道
我怎麼這麼傻,老在吃的東西上摔跟頭
自己才是塊待宰的肉
幼稚的相信他們拿出了阿壩最純樸的熱情,和最新鮮的美味
然後揮手就是一刀,乾淨俐落


美麗的九寨天堂
你的美麗加深了那些人的罪惡
你,還是那麼波瀾不驚嗎


兩相對比,你會發現:今天的中國民間還普遍匱乏一種與人為善的文化。恰恰相反,在太多的時候和太多的地方,有太多的國人似乎更習慣“與人為惡”。
在很多地方,芝麻大點的也是官,土坡上插根蔥就以為是可以稱王稱霸的山寨。有點小權的習慣了欺生欺弱、媚上淩下、吆五喝六、吃裏扒外;什麼權都沒有的習慣了變著方刁難訛詐、繞著圈坑蒙拐騙、斜著眼譏諷謾駡、挺著胸流氓無賴。有些人甚至還經常大腦進水一樣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寧肯自己難受也不讓別人舒服的怪事。在他們的邏輯裏,什麼都是一次性的—他們把和陌生人的第一個交道當成了最後一個交道,把和顧客的第一樁買賣當成了最後一樁買賣,把眼前的人當成在生活永遠不需要再次面對的人。
探討這種“與人為惡”的文化的根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肯定不是一篇文章、也不是一個人就能說清楚的。
有人會說這是經濟發展水準決定的。他們還會說,臺灣二十年前也不是現在這樣。
我的問題是:誠然,經濟發達有助於提升人們普遍的文明素養,我們也常說“窮山惡水出刁民”,但是人類的基本善良與誠實真的需要GDP嗎?
也有人會說很多與人為惡的人自己本身也是另一些與人為惡的人的犧牲品,他們的與人為惡或許僅僅是試圖為自己找到一些心理上的平衡。
那我的問題就更簡單了:因為他人沒有善待自己就不去善待別的他人(更不用說虐待他人),真的就能夠給自己帶來那麼多哪怕是變了態的愉和悅嗎?

親子QA】 兩個都要愛夠

親子QA】 兩個都要愛夠  ◎謝淑美
Q :人本的朋友好:長久以來,我一直很煩腦老大(小五)和老二(小三)的相處問題。老大小時候,是給阿嬤整天帶的,直到唸小學時才帶回來,所以,我對他總是有一份虧欠感,但在兄弟之間,我又希望能做到公平的對待,可是我常因為不知如何拿捏分寸,反而造成更多的衝突,
例如︰有一天,弟弟在客廳寫功課,我想這是可以和哥哥培養感情的好機會,就進房間和哥哥玩起搔癢的遊戲,由於平常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我們玩得很瘋。在外頭寫功課的弟弟禁不住好奇進來看了二次,最後一次,他說他功課不會寫,要我去教他,哥哥很生氣地罵弟弟,叫他走開,弟弟在外面一直喊:「媽媽,你快點來教我…」,我跟哥哥說:「我先去教弟弟,一下就回來。」哥哥竟說:「你去啊!去啊!反正我已經習慣了!」此時,弟弟已經在外面哭得呼天搶地!這句話讓我的情緒失控,開始罵孩子,說他們怎麼不體諒做媽媽的,罵了幾分鐘,驚覺自己這麼做沒有幫助,便立即停止,但生氣的情緒怎麼也平復不下來…
我希望能和解兄弟二人的不愉快,但每次當哥哥說出類似的話來,我就會有情緒…對待小孩,形式上不是應該要公平嗎?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對呢?
A :親愛的媽媽:
從你的來信,可以感受到你很希望能疼到孩子,尤其是老大,可是又受不了孩子們彼此間的爭鬥與索討,弄得給「愛」也不是(一給兩個就要吵),不給「愛」也不是(會有虧欠感)。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 — 兩個都要愛夠;彌補老大的方式,並不是從老二那邊苛扣(或多疼老大一些),而是兩個都要個別愛夠,否則他們兩個是絕無寧日的。
怎麼做呢?以下幾個方案提供給你參考:
一、坦率面對歉疚,為孩子說成長故事:你會覺得歉疚,一定有原因的,如果不能把它正視清楚,就會一直責怪自己,所以,要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想清楚,到底錯在哪裡?犯錯,把它做對就好了,沒有什麼不能原諒或不能彌補的事。怎麼彌補呢?就為孩子說成長故事啊!已經發生的事,我們誰也無法挽回,而孩子真正在意的是我們在不在乎他?而不是要回到過去去改變什麼。所以誠懇的跟孩子說那段故事,這樣能讓他知道我們當時心裡的矛盾與掙扎,也讓他有機會說一說他的委屈與害怕。整個過程「誠意」最重要,不要合理化自己,如實的說、誠懇的聽就好了。
孩子都很愛聽自己的成長故事,這讓他們有機會重當一次小寶貝,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惜與不捨,而被疼到,被理解了,人也就會好多了。這過程,也可以安排弟弟一起,這樣他可以比較理解哥哥,當年他若也有被糾葛在其中,我們可以連弟弟的部分一起處理,讓他們知道媽媽這樣的顧此失彼,是因為不夠會,而不是不愛誰。
二、專心看到孩子,要有「個陪」的時間:雖然大家每天生活在一起,但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我們到底有沒有看到彼此?家,是談情說理的地方,不是裁判所,解決兩個孩子討愛的問題,我們可以安排個陪時間:幫兩個孩子各選一盞不同顏色的小燈,約好每天個別陪伴的時間(時間不用長,一人十五分鐘就好),陪誰時,就點亮哪一盞燈,宣示著:這時候我專心陪這個,手機、電話通通不接,就是專心的陪;他們已經不是小嬰兒了,他們需要的不是那麼多的實質照顧,而是需要一種被看到、被疼到的感覺,滿足了,他就能安心的繼續長大。
三、每天記錄孩子一個優點,說給他聽:孩子是透過我們的眼睛形塑自己的,我們每天都要努力看到孩子一個具體的好,說給他聽;雖然可能只是一些小事,卻是我們主動的肯定與示愛,它會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是拉近跟哥哥感情的一個好方法,當然弟弟也一樣要疼到喔!
四、放過自己,每天為自己做一件事:所有的改變都需要毅力與時間,努力做,不要放棄就好;做錯時,請「惜惜」自己;平時,則要多善待自己,所以,請每天至少花五分鐘跟自己獨處,為自己做一件事。
五、 連 先生一起疼:通常,做先生的都很容易搞不懂或不介入家裡的恩怨情仇,若因此讓你很孤單的話,請不要責怪或嘮叨他,而是每天花 一兩 分鐘疼他一下,一句關心的話、一個具體的讚美或按摩一下都可以,人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說:「愛,是喚起愛的能力」,對於還不夠會愛的人,我們可以透過愛他讓他學會愛,這樣,我們就不孤單了。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每天都盡力去疼人時,我們將會成為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我們會很愉快,而周遭的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得到一種正向的力量;家,不再是糾葛的地方,而是讓人可以休息、可以彼此疼惜的所在。
人本教育基金會敬上◎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238期